九尺板鸭是产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九尺镇的汉族传统名吃。1986年九尺镇被四川省誉为“板鸭之乡”。早在明朝,九尺板鸭已颇有名气,是当地待客宴宾的必备菜式。九尺板鸭分干板鸭、卤板鸭两种,做工讲究。干板鸭加精盐、香料浸渍、烟熏、风干。卤板鸭则晒干水分后,用优质锯末烟熏,然后选用八角、茴香、花椒、老姜、陈皮、酱油、白糖、胡椒、苹果、冰糖等多种香料下锅卤制。
那些油亮鲜香的鸭颈伸得长长的,一抬头,整个 川西平原都在流口水——九尺板鸭,被喜欢热爱它的食客这样赞美,这风趣诙谐的语言 在网上广泛传播。如今,九尺板鸭已列入 彭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越来越焕发出青春活力,让所有钟情于它的人们纷至沓来,赞不绝口。
九尺板鸭 源远流长
九尺土壤肥沃,空气新鲜,自然条件优越,尤以水资源丰富著名。全镇共有泉、堰近百处。泉水甘甜清冽,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;鸭子长期游弋嬉戏于水中,以水中虫草、浮游生物为食,其肉质瘦嫩,有极高的营养价值。
据史料记载,早在明朝正德年间,就有许多广东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等地的客商在九尺附近经商。他们在此生活繁衍,也把客家的饮食文化带入当地,这都给九尺板鸭的孕育出炉提供了氛围。
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宽松的人文环境,为九尺板鸭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条件。勤劳聪慧的九尺人在当时就开始不断研习、反复试验制作九尺板鸭。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创新,九尺板鸭的做工越来越考究,制作也越来越精良,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,不仅在成都平原,就是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。如今,九尺板鸭历经500年风雨沧桑,经久不衰,深受国内外广大食客的喜爱。
配方独特 回味悠长
九尺板鸭分为卤鸭和风吹鸭两种系列,其中卤鸭为熟食,风吹鸭为生食。全部采用九尺独特的地下泉水养殖的川鸭系列,以土麻鸭为原料。活鸭宰杀去毛后,利用当地清澈泉水反复漂洗,清除淤血和脏物。干板鸭加精盐、香料浸渍、烟熏、风干。卤板鸭晒干水分后,用优质锯末烟熏,然后选用八角、茴香、花椒、老姜、陈皮、酱油、白糖、胡椒、冰糖等多种香料下锅卤制,经过多道工艺精心制作而成。成品做到烟熏本色,油亮鲜润,香嫩可口,口味甜绵,香味悠远。
宴朋佐餐,馈赠亲友,九尺板鸭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,被美食家赞为板鸭中的“精品” 。如今,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,各经营户纷纷在配方上下功夫,不断创新,出奇制胜,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有的在火候的选择上下功夫,有的另辟蹊径,大胆进行新的尝试,如在卤料中加入香蕉、苹果等,使其具有水果的香味。九尺板鸭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突破,色香味俱全,包装也更加精美,更迎合人们更加多元化的口味和不同档次的消费需求。
政府扶持 兴旺发达
九尺镇是国家级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镇、省小城镇试点镇、成都最大的小家禽产业集散基地之一。
九尺镇致力于“九尺板鸭”这一传统品牌的发展和壮大,政府出台多项政策,从土地、资金等多方面给与扶持,还组织成立了九尺家禽养殖业协会,其中下设包括养殖、宰杀、腌卤等6个分会,使从事板鸭制作行业的人员有了自己的组织,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,共同提高。
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,政府工作人员就带着家乡的九尺板鸭,到北京参加食品展销会,把九尺板鸭介绍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。九尺板鸭,被成都市消费者协会命名为“群众最喜爱的产品”,品牌一直保持至今,长盛不衰。
继2007年九尺镇成功举办第一届美食文化节后,2008年12月31日,彭州第二届美食文化节在“板鸭之乡”九尺揭幕。美食节上,九尺镇政府每天从每个摊位上买来两只鸭子,供食客免费品尝。美食节受到中央、省市媒体关注,众多媒体对震后九尺板鸭的迅速恢复和振兴进行了相关报道。美食节延续了近二十天,来自四面八方的好吃嘴儿享足了口福,美食节还吸引了新加坡、越南等国家的经营户飞来取经。
整个美食节期间,两万名游客买走了近五万只板鸭。鲜香可口的板鸭,成为幸福和美好的象征,在震后的第一个春节,被人们端上餐桌。
党和政府及时关心和支持九尺板鸭的生产恢复,福建援建人员伸出了热情的援手,全国全世界的爱心潮水般地涌来。九尺板鸭,这个被列入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饮食文化,穿越灾难,生机勃勃地挺立在震后的彭州大地上。
广大经营户更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,积极投入恢复生产、重建美好生活的热潮当中。如今,全镇有一万多人从事到以板鸭为基础的产业链生产服务当中。全年,光板鸭一项,就创产值1个亿,占整个家禽生产行业的三分之一。每天,都有差不多三大东方卡车的板鸭成品运到成都等地,供应市场。
如今,勤劳坚强的九尺板鸭经营户,在各级党委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,更加意气风发,更加奋发昂扬,在传承前辈经验的基础上,积极探索创新,力争把九尺板鸭的品牌更加做大做强,使其发扬光大,让每一个品尝过九尺板鸭的人都乐意成为它的活广告,让九尺板鸭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赢的载体,成为人们喜爱和推崇的川菜精品,成为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!